日常生活中,人们会出现打喷嚏、鼻塞、流鼻涕等症状,这是一种过敏的反应。近年来,中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,而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却相对滞后。为此,专家呼吁,应重视过敏性疾病的全病程管理,从预防、治疗到与“敏”共生,正确认识过敏性疾病,建立防重于治的观念。
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过敏症
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,是由本来对人体无害物质引发的一种异常的身体免疫反应。一旦发生过敏症状,应积极规范治疗、查清并避免接触过敏原。
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花粉病、某些皮炎等。过敏症不分男女,从新生儿、儿童到成人的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,过敏症在全球的总患病率高达22%,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人罹患过敏性疾病。
从过敏性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科研工作中了解到,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在全球范围内婴幼儿、青少年患者人群明显增加,儿童对常见过敏原的致敏率高达40%至50%,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都不容忽视。
连日来,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高温多雨,有个别人身上莫名发痒,一抓就是一个红包,去医院检查,医生告诉患者是过敏。因为天气热、穿衣少,皮肤暴露在外多,环境中的真菌、细菌、螨虫、蚊虫等活动能力增强,阳光中紫外线变强等原因导致,夏日成为过敏性疾病高发季节。
皮肤科医生表示,过敏性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,常见于皮肤表面、鼻部、眼部、呼吸道及胃肠道。以过敏性鼻炎为例,中国患病率达17.6%,主要表现鼻塞、鼻痒、流鼻涕、打喷嚏等。症状长期、反复发作,如未能及时预防或干预治疗,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、社交、工作等生活质量。不仅如此,过敏性鼻炎患者会有各种合并症,比如哮喘、慢性鼻窦炎、鼻息肉等,严重时有可能合并抑郁等精神障碍,严重影响身心健康。
预防是过敏症管理的关键一环
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,有的人吃了花生、芒果、桃子出现嘴唇肿胀、皮肤痒、肚子痛、呕吐;有的人在花园里玩了一会,会打喷嚏、流涕,甚至会发生哮喘;有的人服用某些药物或注射某些药物会出现皮疹,严重时出现心跳、呼吸暂停。这些都是过敏惹的祸!因此,加强对过敏性疾病的综合管理,需要正确认识过敏症的发生和治疗。
患者应当建立防重于治的观念。一旦发生过敏症状,患者要积极规范治疗、查清并避免接触过敏原;要重视环境卫生,房间要勤打扫通风,避免接触过敏原,合理规范用药,特别是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,提前花粉季节两周进行预防用药,对于控制疾病症状具有积极的意义;同时有关部门和机构还应该加强过敏性疾病科普工作,为更多患者普及规范诊疗知识。
据研究报告显示,在中国,过敏性鼻炎的常见过敏原是尘螨和花粉,如蒿草、豚草花粉和松树、柏树花粉等。对于室内过敏原如尘螨,需要患者在室内避免接触毛绒玩具、地毯、挂毯等物品,保持房间通风换气,被褥衣物保持干燥。而对于室外过敏原如花粉、真菌等吸入物,患者在过敏原高发季外出时一定要佩戴口罩,尽量不去致敏花粉散播广泛的地区。
专家提醒,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,需要做到预防性的疾病用药。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明确过敏原的情况下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用药,如口服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等,有效预防及控制过敏症状。一旦出现过敏症状时,应该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赵桂荣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grcn.com/38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