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为“立春”,也叫“打春”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也是一年四时之始。“立”有开始之意,“立春”揭开了春天的序幕,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中国古人对“立春”非常重视,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。
立春三候
一候东风解冻
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。
一候东风解冻:
春风自东而来,
大地开始解冻,
万物开始复苏;
二候蛰虫始振
蛰藏之虫,
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;
三候鱼陟负冰
鱼当盛寒,伏水底而逐暖,
至正月阳气至,则上游而近冰,
此时水面上的冰块
好像被鱼“背着”浮在水上,
故曰“负”。
立春习俗
打春
打春,指用鞭子抽打泥土做的春牛,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。
相传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,西周时期“周公始制立春土牛”,宋代“自京都至各州县俱于衙前陈列土牛”,清代《燕京岁时记》中也记载:“立春日,礼部呈进春山宝座,顺天府呈进春牛图,礼毕回署,引春牛而击之,曰打春。”
春天到了,人容易犯春困,牛也会懒洋洋,挥鞭一打,象征着把人和牛的懒惰都打走,意在鼓励农耕,发展生产,以祈丰年。
咬春
咬春即在立春这天吃春饼、春卷、萝卜等食物,祈求身体健康。一个“咬”字,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。
杜甫曾在《立春》一诗中写道,“春日春盘细生菜,忽忆两京梅发时。盘出高门行白玉,菜传纤手送青丝。”可见唐代已有立春做“春盘”的习俗,将韭菜、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,寓迎新之意。
咬春也是古人的食疗养生法。立春之后,天气由寒转暖,萝卜、韭菜等食材有辛甘发散之效,利于生发和保护阳气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亦云:“是日,富家多食春饼,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,曰咬春。谓可以却春困也。”
春天在哪里?
我们每个人
都曾寻找过这个问题的答案
尤其是
在许多人
因为疫情选择就地过年的
这个春天
不过
有心
就能享受季节的变换
有情
思念就不以山海为远
无论是自己下厨
为小家精心烹制的
“小桌年夜饭”
还是一张张窗上的“倒福”
一对对喜庆的“春联”
好好生活
我们就不会丢掉温暖
好好去爱
我们就不曾远离春天
春天从严寒中孕育
她是四季从未改变的希望
她在远方
也在你我的身边
原创文章,作者:赵桂荣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grcn.com/57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