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林是个手机迷,有事没事就拿着手机刷微博、微信、打游戏,还喜欢煲电话粥。上周末,她和男友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后,脸颊、耳朵周围皮肤红肿、发痒,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细小的水疱,瘙痒难忍,到医院被诊断为“手机皮炎”。
医生说,手机皮炎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,发病机理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,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。表现为红斑、肿胀、丘疹、水疱甚至大疱。手机外壳上的金属成分是促成“接触性皮炎”的罪魁祸首。有些塑料外壳的手机为了制造所谓“金属光泽”,也会用上镍、镉、铬等金属,如长时间接触手机,不但脸部、耳朵等部位的皮肤会被皮炎侵袭,手指部位也可能出现皮疹。
远离手机皮炎,首先要做到减少手机依赖,建立现实中的交际圈,有意识地约束自己,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。
医生提醒,得了手机皮炎莫使劲抓挠,以免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。出现不适症状,要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类药物。如合并局部感染,可使用抗生素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赵桂荣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grcn.com/11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