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二月二龙抬头,
在北方,“二月二”又叫春龙节,
在南方则叫踏青节,
虽各地叫法不同、庆祝的方式不同,
但象征着祥瑞的寓意是相同的。
起源
龙抬头,古代称之为中和节。民间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初二,百虫开始苏醒。又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恰逢「惊蛰」前后,冰雪消融,天气逐渐转暖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从冬眠中醒来,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,农民告别农闲,开始一年的劳作。
习俗
敲龙头
敲龙头唤龙醒来,东北地区在“二月二”早晨,以长竿击打房梁,谓之“敲龙头”。把龙唤醒,保佑一方平安。大人小孩还念着:“二月二龙抬头,大仓满小仓流。”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,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,称作“打囤”或“填仓”,预祝当年五谷丰登,仓囤盈满。
剃龙头
农历“二月二”是蛰龙升天的日子,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,会使人鸿运当头、福星高照。儿童理发,叫剃“喜头”,借龙抬头之吉时,保佑孩童健康成长,长大后出人头地。大人理发,则寓意辞旧迎新,希望带来好兆头、好运气。故民谚说“二月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”。
吃龙食
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,因为人们相信“龙威大发”,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。吃春饼名曰“吃龙鳞”,吃面条名曰“吃龙须”,吃馄饨为“吃龙眼”,吃饺子则叫“吃龙耳”,面条、馄饨一块煮叫做“龙拿珠”,吃葱饼叫做“撕龙皮”。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。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。
引钱龙
我国一些地区过春龙节,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,俗称引钱龙。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:一是请龙回来,兴云布雨,祈求农业丰收;二是龙为百虫之神,龙来了,百虫就躲起来,这对人体健康、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。
“龙抬头”,好兆头,
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,
许下美好的愿望吧,
提振自己的精神头,
让好运,从这头直到那头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赵桂荣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grcn.com/7695.html